前言:在 “雙碳” 目標推進下,零碳園區建設成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明確方向,地方積極跟進。本文闡述相關政策與成功案例,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借鑒。
1.政策背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三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文件從建設條件、重點任務、保障機制、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欲在全國范圍內梯次有序開展零碳園區建設,鼓勵具備基礎的地區先行探索,打造一批示范性零碳園區,為園區低碳化改造創造條件、積累經驗。
《通知》明確了零碳園區建設的基本條件:一是建設主體為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視情可拓展至近年來新建設的省級新興產業園區或高新技術園區;二是建設范圍可以是園區整體,也可以是有明確四至邊界的“園中園”;三是園區應在能耗和碳排放統計、核算、計量、監測等方面具備一定基礎;四是園區應在3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環境事故或其他社會不良影響事件。
此外,多地將零碳園區建設及雙碳工作納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并陸續出臺財政補貼、土地優惠等政策,推動園區低碳轉型及零碳發展。
上海近期也發布關于開展國家級零碳園區建設申報工作的通知,相對其他各省份,上海重點支持產業基礎好、創新活力強、符合上海“(2+2) +(3+6)+ (4+5)” 現代化產業體系導向的園區。
2.千瓦成功案例
溫州金海化工園區作為浙南閩北地區的大型化學品交易專業市場,是溫州市工業集團旗下的國有獨資企業,作為浙江省溫州市首個通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核證的化工園區,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離不開千瓦科技的全程助力。
在園區的零碳轉型過程中,千瓦科技聚焦核心環節發力:引入智慧照明控制系統,結合人體感應、光線調節等功能實現精準管控;地下車庫通過更換物聯網自適應燈具,結合智慧照明控制平臺,實現了 “車來燈亮,車走燈暗” 的智能節能效果;在空調節能方面,部署智能控制策略,依據室內外溫差、人員密度等動態調節運行狀態。通過一系列的節能改造,園區整體能耗下降25%。同時,助力園區搭建個人碳賬戶及積分體系,通過豐富活動激勵員工與租戶參與低碳行動,從運營端夯實零碳基礎。
最終,千瓦科技全程指導園區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并協助對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成功推動其通過認證,拿下 “碳中和證書”,為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畫上關鍵一筆。
該案例不僅驗證了國有化工園區在高安全、高負荷場景下實現凈零排放的技術—商業可行性,也為長三角同類園區提供了可復制的碳中和實施路徑與認證范式。
3.結語
推動零碳園區建設,是一場長期且深刻的變革。唯有持續突破瓶頸、凝聚合力,方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植園區肌理,為 “雙碳” 目標實現鋪就堅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