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發生火災近三周后,汽車運輸船“Morning Midas”號最終在當地時間6月23日16:35左右,沉沒于水深約5000米的太平洋水域。經打撈運營商Resolve Marine表示,“惡劣天氣和海水逐漸滲入船體,加劇了最初火災造成的損害,最終導致該船沉沒。”
本月初,一艘載有3000多輛汽車的輪船在太平洋起火,當時該船正駛往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途中發現載有電動汽車的甲板冒出濃煙。盡管船員努力部署緊急消防方案并啟動船上滅火系統,但火勢依然猛烈,迫使22名船員棄船逃生。
隨后,美國海岸警衛的值班人員收到求救警報,卻因火勢難以控制,無法及時將輪船上的大火撲滅。自事故發生以來,涉事船只便一直在北太平洋上漂流。而這一次的沉沒,再次讓人們將目光投向了電動汽車在長距離海上運輸中的安全隱患。
燒毀的“海上汽車城”
正所謂,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具體來看,這艘建造于2006年在廈船重工建造的“Morning Midas”歸屬倫敦企業Hawthorn Navigation Inc所有,由Zodiac Maritime公司管理,可裝載4902輛汽車。該船原計劃于5月26日從中國煙臺啟航,將于6月15日抵達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港口。
事故發生時,船上共載有3159輛汽車,其中65輛為純電動汽車,681輛為部分混合動力汽車,還載有天然氣和極低硫燃油,包括奇瑞、長城等多家中國制造商的車型。截至目前,尚不清楚引發事故的是什么品牌、以及什么類型的汽車。
事故發生后,作為預防措施,現有兩艘配備污染控制設備的打撈拖船“Garth Foss”號和“Salvage Worker”號仍留在現場,以監測任何污染或殘骸的跡象。為進一步應對突發情況,打撈團隊還將派遣另一艘專業污染響應船“Endeavour”號前往事發地點,該船配備了溢油遏制和回收系統等污染應急設備。
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集團旗下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為“Morning Midas”的包租方,負責貨物的配載計劃,船舶的船員配備和營運管理則由船東方負責。“我們也在等待船東的消息,業務團隊也在同步核實相關信息。”安吉物流董秘回應,若獲得確切信息,公司將進一步對外公布。
安吉物流相關人員介紹,此前從未發生過類似汽車運輸船起火的事件,由于事故原因尚不清楚,且船舶事故理賠流程復雜,涉及事故調查、損失評估及責任認定等環節,因此預計耗時會較長。與此同時,基于客戶信息保密原則,本次事件涉及的承運車輛數量、型號以及所屬企業信息暫不便對外公布。
事實上,這并非汽車運輸船首次遭遇如此嚴重的事故。2022年2月,“Felicity Ace”號在亞速爾群島西南約90海里處發生火災,載有約4000輛汽車,包括部分電動汽車及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等豪華品牌,以及大眾和奧迪車型,其中不乏定制款豪車。例如售價27.2萬美元的保時捷911、售價19.2萬美元的保時捷Cayenne等等,估算約為4億美元。
在此次“Morning Midas”號火災中,近800輛電動汽車無疑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為何電動汽車會讓火災變得如此棘手呢?這主要是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鋰電池在封閉的船艙環境中,一旦發生熱失控,就會迅速引發劇烈燃燒,鋰電池的燃燒過程會釋放出極高的溫度,普通的滅火手段根本無法有效應對。
難解的“火災敲警鐘”
如今,電動汽車兩級分化明顯。
一方面,頻發的起火、自燃問題仍然是消費者們心中的一根“刺”,雖然比亞迪與寧德時代兩位行業巨頭,在這個方面爭論不休,但火災案例卻一次又一次地出現。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技術迭代速度快,致使續航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首的動力電池研發公司已成為該領域世界知名企業,與各大汽車品牌合作不斷。
電動汽車被“污名化”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電動化發展不過十年左右的時間,銷量爆發更是近兩年的事情。發展上百年的燃油車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更不用說僅僅十幾年的電動汽車,難免存在一些短板。再加上媒體的渲染,自然會令部分消費者戴上有色眼鏡。
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門出手監管。
2024年5月,工信部發布《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在具體的測試驗證方法上,提出了“針刺、外部直接加熱、在電池單體內部布置加熱片”三種觸發電池單體熱失控的試驗。
該《安全要求》將“本標準適用于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等可充電儲能裝置”改為了“本文件適用于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這意味著,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不僅覆蓋常用的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還包括鈉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等新型動力蓄電池。
2025年6月,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聯合召開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研究部署本年度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工作。
會議要求,車輛生產企業和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要自覺扛起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圍繞產品設計驗證、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方面做好風險防范,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引導消費者正確使用車輛,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堅決守牢安全底線。要堅守長期主義,不搞“內卷式”競爭,絕不能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犧牲產品性能、降低產品質量為代價實現短期的“降本增效”。
根據市場預測,到2050年,中國有望實現傳統燃油車的全面退出。無論是車企主動,還是相關部門的強力干預,都是為了保障市場能夠平穩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眼下,“Morning Midas”號已經永久沉入深海,對于電動汽車跨洋運輸安全的警鐘再次響起。